塑胶跑道施工工艺及注意事项

2025-03-04 03:10:41
18571459135
129
一、施工工艺步骤

    基础处理
        清理场地杂物、浮灰,打磨地面确保平整无尘,修复裂缝和凹陷,并检查排水系统是否正常。
        涂刷底胶或封底胶(如聚氨酯胶水),增强基础与塑胶层的粘接力。
        需进行小样试验,验证材料配比、凝胶时间及固化效果,避免后续起泡或分离。

    底层施工
        底层材料(如SBR橡胶颗粒、PU混合料)摊铺厚度一般为10-15mm,分两次施工:底层10mm(可加入25%橡胶颗粒),面层3-5mm。
        使用摊铺机均匀刮平,压路机或滚筒压实,确保密实度和弹性。

    面层施工
        喷涂或刮涂面层材料(如PU+EPDM颗粒),分2-3次完成,首次喷涂覆盖70%-85%,后续补足并撒防滑颗粒。
        需控制颗粒配比(如PU胶与EPDM颗粒按1:6-7混合),确保表面均匀、耐磨且无气泡。

    划线标注
        根据国际田联标准或设计要求,使用专业划线机和耐候性涂料标注跑道线、起跑点等。

    固化与养护
        施工后需静置固化24-48小时,期间避免踩踏或淋雨。
        定期清洁表面,避免尖锐物划伤,并检查是否有脱层或开裂。

二、注意事项

    环境条件
        施工温度应控制在5-35℃,最佳为10-35℃,高温或低温会影响材料固化。
        避免雨天或高湿度环境施工,防止胶水粘结力下降。

    材料与配比
        选择耐紫外线、抗老化的色料和环保胶水(如PU、EPDM),避免褪色或毒性释放。
        严格按比例调配材料(如A/B组分、胶水与颗粒),误差需小于1%。

    施工质量控制
        基础需干燥(新水泥地面需养护30天)、平整(坡度≤0.5%),并做防水处理。
        每道工序完成后需验收,如底层密实度、面层厚度(总厚度≥13mm)。

    安全与团队
        选择专业施工团队,配备安全防护设备(如手套、口罩),避免交叉作业。
        现场需通风良好,禁止明火,废料需环保处理。

    后期维护
        定期检查并修补脱层、裂缝,避免积水浸泡。
        清洁时使用中性清洁剂,禁止强酸强碱或机械暴力清理。

三、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

    起泡/脱层:基础未干燥或胶水配比错误,需返工并重做小样试验。
    褪色:选择抗紫外线色料,避免使用劣质颜料。
    颗粒脱落:喷涂面胶时未均匀覆盖,需补喷并压实。

通过严格遵循上述工艺和注意事项,可确保塑胶跑道的耐久性、安全性和运动性能。

立刻联系?

专业的塑胶跑道、球场技术服务团队随时为您服务!

联系我们
faq